331慈善救助工程--福州市慈善总会会长方庆云到福清龙田福利院慰问“三孤”人员

2021-04-07

2007年初,市慈善总会开展了对福州地区农村贫困弱势群体贫困状况的调查,初步了解到,全市约1300多个孤儿、4900多个孤寡老人及7100多贫困高中生,许多人因经济原因生活艰难,精神萎靡。怀着对民生的关爱,市慈善总会决定把救助农村中的孤儿、孤寡老人与贫困高中生作为慈善救助工作的一个重点,在福州9个县(市)区老少边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实施一项定名为“331慈善救助工程。所谓“331慈善救助工程的第一个“3是指助养孤儿、助养孤寡老人与助学贫困高中生3个项目;第二个“3是指3个项目启动时,每个项目救助名额各300名(从2008年起分别增至600名、600名与831名;2009年起,孤儿增至1300多人,所有农村孤儿全部给予救助,并且做到出现一个帮助一个;2011年起,又新增300个贫困高中生);“1是指每个受助人每年可获1000元救助金。其中,孤儿一直救助到16周岁为止;贫困高中生帮助完成高中阶段的三年学业;孤寡老人救助到去世为止。

到目前为止,该项目共有8112人次得到救助,项目累计支出救助金811.2万元(至2011年);其中,2011年得到救助的有1449人,项目救助金支出144.9万元。其特点:一是公开透明,有情操作。救助对象由基层村委推荐,张榜公布,经乡镇、县民政部门及市慈善总会层层审核,救助金发放通过农村信用社打入个人户头。二是社会参与,上下联动。发动社会爱心企业、个人以助养、助学形式出资参与,与各县(市)区联手合作形式出资参与,形成上下左右联动效应。三是经济帮助,心灵关怀。不仅从生活上给予帮助,更注重从精神上给予关怀。每年都组织人员深入。这三类对象所在地,实地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,在精神上给予关爱与鼓励。四是形成品牌,长期运作。项目救助对象分布广,涉及全市130多个乡镇550多个乡村;救助方式采取长期与定期相结合,时间跨度长,至少20年。(2010年中华慈善总会《慈善》杂志第6期《山涧鸟鸣慈善来,春风送暖润心田——福州市“331”慈善救助工程纪实》做了报道)


分享